您的位置:首页 >中小学 >

城乡教育一体化:乡村教育现代化的一种路径选择

时间:2021-05-28 11:15:1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尽管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宣告取得了全面胜利,但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是选择在乡村振兴的背景或前提下振兴教育,还是通过教育振兴带动乡村振兴?抑或是经由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现代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首先,从乡村振兴走向城乡一体化,是城镇化(城市化)持续推进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理解“从乡村教育振兴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钥匙”。

城镇化是人口和非农产业向城市集聚、城市文明和城市地域向乡村推进的过程。城镇化水平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或地区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城镇化进程是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进程,都要经历从“城市瓦解农村”到“城市馈补农村”再到“农村转变城市”的三个时期。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在“城市馈补农村”之后出现,在“农村转变城市”阶段成为常态。城乡教育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衍生概念,因而我们想要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应以“城乡等值”为认识前提和行动准绳。保留和发掘乡土传统中那些具有当代价值,同时又是现代性所不可取代的教育思想资源,并使其与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携手共进。

其次,城镇化(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部分或领域,因而城乡一体化必然要求我们把工作和研究重心从乡村教育振兴转向城乡教育一体化。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和农业现代化提速,乡村范围将日益压缩,至少不再是农耕时代意义上的“农村”,而乡村的概念也将发生变化,成为如有学者所描述的一种“空间形式”、一种“居住模式”或一种“生活方式”。进而则不难理解:为什么城乡教育现代化既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和愿景,又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过程、结果和评价标准?反观之,城乡教育一体化既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之一,也是教育现代化赖以实现的重要途径。

再其次,乡村的现代化不是那种放弃自身、奔向城市并被城市改变的“被城镇化/城市化”或“被现代化”,而应是一种自主而主动的“在地化”,即“在地城市化”和“在地现代化”,是厚植于农村土壤又充分吸收现代性“养料”而生长出来的独特的“城乡现代化”样态。仅以理想的“在地现代化”的乡村学校建筑为例,其外形是“环境友好”的,与乡村风景融为一体,内部设施既是现代化的又是“儿童友好”的,方便、实用,不会对儿童造成碰撞伤害,还便于儿童活动及活动后擦拭。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种子馆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那么,我们也很想问乡村能否与城市共美好?

城乡教育一体化经历了“城市教育同化乡村教育”到“城乡携手、城乡统筹办教育”再到“城乡教育深度合作走向一体化”的过程。当下突出的问题是乡村空心化导致乡村学校学龄人口骤减,小规模学校走向超小规模学校甚至走向消亡。如何弥补乡村教育人力和物质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创与共享,协同多方力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共同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我们必须认真谋划并重在落实的重大时代话题。

杨小微,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基础教育改革、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现代化评价、教育发展战略等。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5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