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高校资讯 >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涵的认识理路

时间:2021-05-17 14:13:11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我国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要求,由“深化”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两个词的意义联结而成,意思是通过深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向更深层次和更高阶段发展。基于此,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认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涵:

一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了积极变化。发生积极的变化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一个重要表征和前提条件,即根据一定社会、阶级和时代的要求实现了传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模式的现代转向,也意味着其目标任务、课程内容、方法途径、环境氛围和体系机制等构成要素发生了符合政策要求、时代精神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变化。

二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积极变化的原因。这与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发展演变等直接关联。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也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产生积极变化的主要依据和评价标准。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变化是科学和健康的,是符合时代和社会要求的,是我们必须要坚持的;反之,任何违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变化就是我们必须要规避和摒弃的。

三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积极变化的结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还必须体现在其变化的结果和成果上,其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积极变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根本遵循,又是贯穿始终的主线,还是其最终的落脚点;另一方面,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发生了契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系统性变化。

当然,仅有这样的认识还比较笼统,须结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组成要素的变化加以具体说明。如从其政策制定来看,就是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政策本身,抑或是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从其目标任务来看,就是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关键任务;从其课程内容来看,就是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和内容遴选编制的重要依据;从其方法途径来看,就是要构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式方法和路径,倡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推广;从其环境氛围来看,就是要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环境和氛围,形成各民族互嵌式交往场域;从其体制机制来看,就是要建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等。

褚远辉,大理大学副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和基础教育教指委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族教育学。(《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21年第4期)


郑重声明: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我们将会作修改或删除处理。
猜你喜欢